每日速读!“小板凳”宣讲搭起边疆治理“连心桥”
“毕书记,现在大学生毕业创业有什么补助政策?我儿子快毕业了,想回老家发展八角产业。”“毕书记,我养牛遇到点技术困难,能帮我请个专家来指导吗?”“毕书记,养老保险可以交了吧?今年有没有什么新政策跟我们分享?”时下,微风轻拂,阳光明媚,院坝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热烈的讨论声和笑声。走近细看,正是西畴县鸡街乡太坪村党总支副书记毕兴恩和老乡们围坐在院子里普及耕地流出整改工作。
几乎每场宣讲结束后,老乡们都会围住毕兴恩提问,这是西畴县积极发挥“小板凳”宣讲在边疆治理中“大作用”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片)
“小板凳”搭起“对话桥”
今年58岁的毕兴恩已有32年的村委会工作经历,他曾在村里担任过文书、主任、支部书记等。32年来,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毕兴恩还有另一个身份——鸡街乡“小板凳”宣讲队成员。
像毕兴恩一样,常年“蹲点”村寨,坐在小板凳上跟老乡面对面讲政策、普法的基层党员干部、乡贤,在整个西畴县还有800余名。除此之外,西畴县在组建各类“小板凳”宣讲队过程中,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先进典型引领、乡贤能人参与,广泛发动“五老”人员、新农人、道德模范、科技能人等群体加入其中。2022年以来,各类“小板凳”宣讲队深入各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社会治理、普法知识、健康教育、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宣讲3000余场。
长期以来,通过“小板凳”宣讲队到农村宣讲的方式,宣讲人员与老乡们围坐在文化广场、田间地头、院坝火塘,将党的政策春风化雨,以群众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讲故事的方式,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比起坐在会堂里唱几个小时‘独角戏’,党员干部通过和老乡‘你来我往’对话式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宣讲政策,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谈起“小板凳”宣讲发挥的作用,西畴县委常委王兴富认为,搭起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对话之“桥”,变单向“灌输”为双向“对话”,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治理,才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打通城乡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
“小板凳”搭起“转变桥”
前些年,鸡街乡开始推行殡葬改革时,传统土葬文化和新观念的冲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如何让村里的老百姓理解和支持殡葬改革,不把上门开展工作的党员干部当成“仇人”,是乡党委、政府当时急需攻克的难题。
在轮番尝试播放“村村响”,拉起移风易俗标语,张贴宣传条幅、宣传公告等方式后,仍有部分群众无法放下传统观念。正是这时,“小板凳”宣讲队再次发挥“大作用”。
“小板凳”宣讲队成员白天走村串户讲政策,夜里还要到正在办“白事”的老乡家,同他们坐在板凳上谈心,与他们一起守夜。与往日不同的是,面对态度越是固执的老乡,宣讲队成员显得越亲和、越耐心。殡葬改革政策法规虽是冷硬的文字,在毕兴恩等一众入户做工作的党员干部口中,却化作了饱含感情的慰问和理解。
真心需用真心换,“小板凳”促成了大转变。最终,一户户群众理解了党员同志,认为殡葬改革工作其实是一项贴近民心、体现民意的重要民生工程。
“不管是殡葬改革还是其他工作,对老乡来说,求的其实是一个理解和心安。我们党员干部在做工作的时候要换位思考,用情、用理把党的新政策讲得清清楚楚,更要有党员带头来做。”毕兴恩在反复入户做思想工作中,感悟颇深,也是从那时起,他更加坚定,要用百姓话、讲百姓理,在面对面、心贴心地互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引领新风尚的“头雁”效应,争当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和践行者,积极做好亲朋好友及身边群众的思想工作。
近年来,西畴县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相结合,打出党建引领“线下投放+线上推送+‘小板凳’宣讲”的治理组合拳,大力宣传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局面,乡村呈现出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新风貌。
“小板凳”搭起“调解桥”
“大事小事烦心事,‘院坝’底下坐一坐都不算事”——这是最近几年西畴县一些村民的口头禅,因为“小板凳”调解法在近年的纠纷调解中,越来越得民心。
几年前,太坪村有两户人家因修建房屋的入户路起了冲突,甚至大打出手,曾经和睦的两兄弟因为一条路闹得几乎老死不相往来。毕兴恩知道后,立即组织村干部一同前去调解。起初,调解并不顺利,双方互不相让,甚至质疑调解员是不是收到了对方的好处,连门都不愿意开。在吃了多次“闭门羹”后,毕兴恩决定将“板凳会”开到两户人家门口,让村民们都来评评理。院坝下的沟通最是真情实感,火塘边的建议最是“声”入人心。经过村党组织、党员、群众合力调解,两兄弟决定各退一步,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两家人握手言和。如今,两户人家入户路修得更宽敞了,兄弟俩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从“小板凳”宣讲,到“小板凳”对话,再到“小板凳”调解,从宣传方针政策,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再到调解“硬茬子”矛盾纠纷,“小板凳”变“灌输”为“对话”,变“生硬”为“鲜活”,变“独唱”为“群演”,不仅搭起了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更让村民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让党的好政策在边疆生根发芽。
过去10年,西畴县矛盾纠纷化解成功36381起,化解成功率98.44%,全县有1609个村寨连续10年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上访纠纷、无上交县级处理的纠纷。西畴县先后4次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光荣称号,“矛盾不上交、千村不发案”治理经验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弘扬践行“枫桥经验”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