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非遗创新活力,《非遗里的中国》吸引5.79亿次观看
由泸州老窖独家冠名的总台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CCTV-1已播出四期,传播热度高涨,节目全媒体累计触达5.79亿人次,视频点击量超2.19亿次,相关话题累计上榜407次。随着节目热播,央视频中浙江、江苏、福建、云南四省下载量浏览量攀升。
互动体验非遗项目,深入探寻非遗创新之美
(相关资料图)
《非遗里的中国》透过非遗的传承创新展现新时代的中国面貌,致敬非遗创新的历史基因、活态传承,讲好非遗传承的匠心故事。节目第一季共11期,跟随主持人撒贝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以及节目嘉宾组成的非遗体验团,前往聚集本地特色非遗项目的街区,互动体验非遗传承创新之美。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非遗里的中国》走进多彩云南。云南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共有12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云南围棋子简称“云子”,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国际赛事指定用棋之一。它采用云南特有的玛瑙、紫英石等天然矿物原料,经过1300℃高温烧制,再由工匠一颗颗手工滴制成型,每一颗都大小相同。非遗传承人熟练的手法让网友直呼治愈,还有网友表示,这个棋子看起来很有食欲。
以花入馔,是云南人骨子里的浪漫。云南被称为“世界花园”,拥有1000多种以上的花卉植物品种,食用鲜花种类超过700种。2019年,云南花卉菜肴烹饪技艺被列入昆明市官渡区第五批非遗项目代表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俗(白族三道茶)是白族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方式,有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独特茶道。其中,第三道茶用蜂蜜加花椒、姜、桂皮为作料,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
《非遗里的中国》浙江篇中,非遗体验团在台州市葭沚老街品尝非遗美食,体验余杭纸伞制作技艺、制茶技艺、翻簧竹雕、彩石镶嵌的美妙。
《非遗里的中国》五一期间走进水韵江苏,感受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南北交融和水韵吴风,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也有近年因影视剧而火出圈的绒花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还有地方色彩浓郁的淮剧、大丰瓷刻以及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等。
技艺超群,科技赋能,尽展非遗时代新活力
得益于传承人的守护与代代相传,如今,非遗技艺不仅浸润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还蕴藏着年轻人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当代解读与注脚。
《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中,我们看到,当传统苏绣和创新技术相结合,有了SMA记忆金属的加持,仅靠触摸,苏绣便有了花会开、蝶会舞的魔法,从平面二维绣品摇身一变为立体动态绣品,世界第一幅动态交互苏绣作品便应运而生。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中,我们看到,被称为“南派布袋戏”的晋江布袋木偶戏,与现代机械创新融合碰撞,精准、多角度地捕捉、还原演员的表演动作,扩充了和观众的互动空间。
《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中,我们看到,“昼可为衣、夜可当被”的独龙毯是独龙族传统饰物。独龙族人民将植物色素与植物纤维结合,编织成彩色布匹,仿佛一道道彩虹。曾经,独龙毯只有三四种颜色,随着时代发展,它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今年年初,独龙毯制作技艺被确定为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里的中国》由泸州老窖独家冠名,泸州老窖自带非遗基因,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早在公元1324年,泸州人郭怀玉发明“甘醇曲”,开创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先河,传承至今近700年、24代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由国窖始祖舒承宗于公元1573年始建的国宝窖池群,至今已连续使用450年,于1996年被国家颁布为行业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活文物”。两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泸州老窖与《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的合作可谓调性相符、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