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入园,“家门口好去处”越来越多!今年青岛加快推进80个口袋公园建设
出门入园,“家门口好去处”越来越多
今年青岛加快推进80个口袋公园建设,让市民亲近自然拥抱绿色
【资料图】
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近年来,青岛充分利用城市边角“零碎地”,累计建成口袋公园400余个。去年,公园城市建设列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之一,口袋公园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仅一年就完成口袋公园建设79个。今年,随着青岛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的全力推进,计划建设口袋公园80个,不断提升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以老旧居住区为重点,在江西路、泰州路、逍遥三路、居仁路等拥挤的老旧城区挖掘灰色空间,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为老城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和交流空间。
葱茏五月,景色万千。饱览过太平山、浮山这样的“大手笔”,不妨再去城市街角处邂逅一番方寸之地的“小写意”。在宁夏路与银川西路交叉口立交桥下,满目苍翠愈加浓郁,木栈道掩映其中蜿蜒而行,两侧繁花竞放、随风摇曳,一幅“出则繁华、入则桃园”的美好图景在记者眼前徐徐呈现。这处占地3100平方米的区域是我市去年新建的大尧一路口袋公园。
据了解,大尧一路口袋公园南邻福林花园,周边以居住区为主,南侧大尧一路商铺较多。“这里之前缺乏休闲健身场所,大尧一路口袋公园通过桥下空间微更新,围绕环境特色和人文风貌进行桥下空间的创新优化,将沉闷的‘灰色地带’拓展成多彩的‘生活空间’,打造公共休闲空间,在喧嚣的高架桥下打造绿洲花园,使低能效的边角绿地蜕变为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活力公园,为经过的市民带来‘小美好’和‘小确幸’。”市南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吕肖儒介绍。
市民马华家住附近,大尧一路口袋公园是她每日去买菜的必经之地。“这里景致好,还有坐凳,我路过累了的时候常坐下歇歇脚,旁边还有公厕,很是方便。”同样居住在附近的王先生也是这里的常客。“我一早一晚常来这里遛弯,这里安静、空气也好,来了之后心情也美滋滋的。”王先生说,这附近以前是大尧村,园子里布设的石磨盘、拴马柱等小品,还体现出大尧村的民俗文化。
如今,像大尧一路口袋公园这种居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越来越多:在市北区宣化支路,南北两处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巧借地形布局,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保护生态、彰显特色”的理念,打造成为一处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在李沧区侯家庄口袋公园,公园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以全民义务植树文化为主题,打造成为一处集主题教育、亲子活动、康养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空间;在西海岸新区月湾路休闲公园,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城市河道沿线、边角闲置地块等小区域因地制宜“见缝建园”,不断满足市民就近游园的休闲需求,建成一处具有休憩交往功能的城市口袋公园……这一处处新建的口袋公园就如同一粒粒的珍珠,星罗棋布地撒落在城市的坐标中,成为离市民最近的“诗与远方”。
“建设口袋公园是近些年国内外大力推广的做法。以前,我们常说的是建设小微绿地,这些地方大多是让市民去欣赏的,但市民走不进去。如今,建设口袋公园,是要让市民能够走进来,在绿地中开拓出更多空间,让这些地方成为广大市民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的好去处。”市园林和林业局园林和林业建设处副处长贺蕾介绍,目前,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呈现出明显的社区服务性质,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都会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建议,并在后续不断完善升级,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城市公园、山头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中也提到,在老城区、村庄结合拆违、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绿与插缝建绿相结合,充分利用批而未供土地中的零星地、边角地、拆违地块和现有绿地改造,最大化在城区和村庄建设口袋公园,让市民直接感受周边环境的变化。
口袋公园建设作为破题城区绿地空间不足的有效路径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兜”起了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闵希莹曾在首届公园城市论坛社会经济分论坛上表示,口袋公园作为城市设施的社会意义,远远高于其作为设计作品的美学意义,需要政府、公众的协同努力,以解决相应的城市问题。“我们强调口袋公园的开放共享和可参与性,打破割裂、增强地区可达性,进而实现内部绿色空间与街巷空间的公共化与开放共享。”
建设口袋公园,种下的是绿色希望,更是民生幸福。一片片小小“绿洲”的葳蕤生长,正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